东京奥运会推迟,初步损失上千亿美元;意大利万名医学生提前从业;西班牙确诊病例超中国;美国累计确诊病例达16万;英国开始在伦敦建“方舱医院”……这是截止3月底全球新冠疫情的概况。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的经济、社会乃至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都遭受到巨大冲击。 除此之外,新冠疫情对全球制造产业链也造成了重大影响。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向全球产业链中心转变,中国制造业在此次疫情中承压能力如何?如何快速恢复生产,维持产业生态、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以及如何快速复苏以降低因突发疫情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成为“疫情大考”中备受瞩目的焦点。疫情背后的危与机 整体而言,这次新冠疫情给制造业带来的影响非常大,由于居家隔离等政策的影响,短期内制造企业复工复产要面临物料供应挑战、各方面成本上升、劳动力短缺、现金流等问题。长期来看,企业还要思考如何通过数字化来转型升级,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让企业在面对疫情带来的压力、挑战和不确定性时可以在产品、服务、运营、员工发展等方面提高创新性、敏捷性和适应性。 但另一方面,此次疫情也有积极的效应。无论是从产业层面、还是从企业角度,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均采取不同力度和方向的稳经济、保就业的扶持政策措施,“新基建”的提出将极大刺激企业服务市场需求。一批重大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重大装备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或将陆续推出。 PTC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总裁刘强在接受e-works记者采访时谈到,随着国家的“新基建”政策以及各种扶持政策的出台,一定会为经济的增长和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同时,这次疫情也会倒逼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利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来进行更深入的数字化转型而获得未来竞争优势,真正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在日前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评估本次疫情对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影响的调研中,参与调研企业普遍“多措并举”积极应对本次疫情冲击。49.42%的企业选择加强技术研发,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38.93%的企业选择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水平,不管是通过加强互联网协同制造,还是投入智能化、自动化设备,从提高生产现场力来强化生产运营效率。 另一份由新华网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推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企业影响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9.5%的企业采取智能办公、远程办公、自动化生产等方式复工复产,借助数字化生产、开发新服务、办公模式升级等方式展现企业积极转型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从这两份调研可以看出,新冠疫情虽然给经济运行带来明显影响,但也催生了强大的数字化市场需求,正在有效推动和加快企业的数字化升级改造进程,同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新技术的审视与反思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诸如AI、云计算、大数据等一系列技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那么对于制造业来说,有哪些技术在帮助企业应对疫情过程中发挥的价值更为显著呢? 在PTC中国区技术总监秦成看来,一方面不应该夸大技术的作用,数字化不能完全解决物料供应不足、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但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的确可以在帮助企业应对疫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工业互联网为例,可以使得产品的远程服务模式、远程升级模式变成现实,AR可以让客户自服务比如更换备件成为可能,帮助制造企业减少服务派单,确保产品顺利运行,同时减少感染风险;借助工业互联网和AR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的销售从线下走到线上,如AR看房、AR看车等,可以帮助制造企业与客户保持联系和在线完成销售动作;除此之外,通过工业互联网帮助企业的物流、供应链、工厂设备、与生产过程全面数字化、可视化、透明化,减少疫情损失,提升企业生产运营效率。 再诸如,通过数字主线打通制造企业的信息孤岛,贯通企业研产供销服,实现企业全价值链高效协同;通过AR培训可以帮助企业缓解新劳动力工人的培训挑战和减少疫情风险。 当然,PLM技术也在帮助企业设计人员居家研发协同时发挥着关键作用。 可以说,在这场抗疫战争中,数字化技术的价值正在放大和凸显。当疫情带来持续压力、挑战和不确定性时,也正是企业管理者需要审视和反思加速业务数字化转型之时。 对制造业而言,其数字化转型是以产品的数字化转型为前提的。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不是堆砌所有的数字化新技术,因为企业最后交付给客户的也不是全数字化的飞机、汽车或家电。产品的数字化转型意味着产品将传统的以结构部件为主转向以软件等智能部件为主。围绕智能互联产品的新架构、新的研发理念、新的业务模式都会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先考虑的。 再次,随着疫情的发展,劳动力短缺是制造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所以,让员工变得更高效、更强大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制造企业的员工并不总是在传统的办公室,他们有可能在工厂、车间或销售及服务的现场。只有将数字技术的应用缩小到工人的工作环境,数字化转型才能在企业成功。对于制造企业一线的员工来说,诸如AR这样的新技术可以让他们与现实的环境、越来越复杂的产品/设备、众多IT系统中的信息进行交互,快速获取3D洞察和做出决策。 最后,让数字信息在企业各地域、各部门、各角色之间实时、同步流转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将原来人找数据的过程,变成数据自动化流转找人,从而极大地提升效率和发挥数字化优势。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无论研发、制造还是服务部门的负责人,都希望拿到高质量的数据,同时也希望将高质量的数据交付下一个环节。运营流程数字化可以让制造企业从整体上拥抱数据价值,避免管中窥豹,形成以产品为中心、以业务为导向的全局运营优化模式。 数字化转型的七计锦囊 总体来说,此次疫情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突发性需求,但制造企业还是需要理性判断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竞争和市场压力,围绕自身的战略深耕细作才有可能从长远赢得用户、赢得竞争。 首先是产品研发阶段的新技术创新,立足于自己的核心产品与核心技术,聚焦未来的新技术研发投入,以赢得核心竞争力;其次,需要依据战略构建创新的组织与文化,未来的世界是变化中求增长。创新的、拥抱变化的、成长性思维的组织与文化可以让企业获得持续名字优势;再次,在产品的生产制造端,不仅通过新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在工厂的生产运营管控,减少停机,保证最大产能。同时更应该将供应链的生产、配送、质量等信息统一管控,提升供应链协同能力,如此可以让企业有更多的风险抵抗能力;最后,在企业的营销阶段,应该更早地引入新技术将产品的市场推广活动、销售活动尽可能线上化,提早的布局就不会再疫情出现后被动地思考。 在明确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企业势在必行的一项业务战略,以及如何在产品、员工发展、运营三个维度上拥抱数字化、提升创新性和敏捷性和适应性之后,制造企业最后还需要思考数字化战略应该如何落地。
秦成谈到,结合多年的实践和经验,以及无数的讨论与调研,PTC将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的落地归纳为7个具体步骤,也是提供给制造企业参考的7计锦囊:
首先,就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达成一致: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看到数字化转型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人从技术视角看待,有人从概念视角看待。我们认为你更应该从业务视角/问题视角来看待,确定你的业务需求和目标,然后制定战略。比如Volvo集团首先制定了高质量产品优势的愿景,围绕这个愿景同时考虑短期和长期面临的问题以及这个目标对应的Use Case,继而决定短期以QA(质量保证)流程效率提升为目标。
其次,准备好企业文化变革:对新事物的怀疑以及对变革的抵触时很自然的,所以除了战略之外,企业要准备好应对这种抵触情绪带来的倒退。除管理层外,需要销售、研发、生产、IT等各领域一起形成一个拥有理解数字化转型愿景的核心团队,培育一种每个人都能从错误中学习、拥抱激情、拥抱变化的文化是成功的保障之一。
第三,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企业一个长期的旅程,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件。确定第一个PoC(概念验证)项目至关重要,可以为未来打好基础,并获得团队的支持。可以在短期内提供RoI,并为数字化转型的落地提供动力。企业有的IT项目可能投资回报率相当大,但是需要1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来实施。针对数字化转型,最好的启动计划是大处着眼,小项目着手,快速启动,在3个月或更短时间内形成可度量的结果,并快速迭代。
第四,拥抱和实施新技术:经过前面3个步骤,我们已建立了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同时意识到技术是去追逐那些业务结果最重要的工具。对于长期的战略来说,我们必须拥抱工业互联网、 云计算、数字主线、数字映射、机器学习、增强现实、增材制造等新技术并有计划地实施才能让我们构建更完整的优势,和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价值。
第五,寻找合作伙伴和专家:在这个长期的旅程中,如果能寻找到具备一定实力的合作伙伴将使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事半功倍。这些实力包括对规模化应用能提供产品/技术支持、对数字化有共同的愿景、可以支持与企业现有的系统/技术融合、有行业的知识和最佳实践等。
第六,收集反馈并持续改进:一个正在经历数字转型的组织的标志之一是敏捷。制定战略路线图至关重要,但愿意并有能力根据结果进行调整和持续改进是通往成功的最终道路。
第七,规模化复制和转型:到此,企业已开始看到数字转型初始用例的结果。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改善产品、流程和人员之间联系的新方法将会出现。考虑横向扩展及纵向扩展,利用前期成果,规模化复制才能确保长期成果。
当然,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终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此次疫情对制造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契机和转折点,让企业有机会审视和反思数字化技术的价值所在。用刘强的话来说:“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的落地不再是关于我们在哪里或者我们要去哪里,而是关于我们前进的速度有多快。”只有那些积极拥抱数字化技术的制造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和不确定性中掌握主动、保持竞争优势。
来源:巨灵鸟 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