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巨灵鸟ERP 作者:进销存软件 发布:2019/12/13 浏览次数:2601
目 录
第1章 企业成本费用的构成 5
1.1 人力成本 5
1.1.1 人力成本构成分析 5
1.1.2 人力成本预算管理制度 7
1.2 研发费用支出 11
1.2.1 研发费用支出构成分析 11
1.3 生产成本 12
1.3.1 生产成本管理控制制度 12
1.3.2 生产成本核算管理办法 16
1.4 采购成本 21
1.4.1 采购成本构成分析 21
1.5 物流成本 23
1.5.1 物流成本管理控制方案 23
1.6 质量成本 24
1.6.1 质量成本构成分析 24
1.6.2 质量成本管理控制方案 26
1.7 销售费用 34
1.7.1 销售费用管理控制办法 34
1.7.2 销售费用使用报销方案 39
1.8 管理费用 41
1.8.1 管理费用支出审批规定 41
1.9 财务费用 43
1.9.1 财务费用构成分析 43
1.9.2 财务费用管理控制方案 44
第2章 人力成本费用控制 48
2.1 取得成本 48
2.1.1 招聘成本控制方案 48
2.1.2 人才测评费用预算流程 54
2.2 开发成本 54
2.2.1 培训费用管理控制办法 54
2.2.2 员工教育经费使用规定 60
2.3 使用成本 62
2.3.1 员工加班费用管控办法 62
2.3.2 员工制服费控制方案 64
第3章 研发费用支出控制 67
3.1 研发设计费 67
3.1.1 研发项目筛选方案 67
3.2 工艺技术费 68
3.2.1 技术改造费用控制方案 68
第4章 生产成本费用控制 71
4.1 直接材料成本 71
4.1.1 材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 71
4.1.2 呆滞料处置控制方案 77
4.2 直接人工成本 80
4.2.1 劳动定员定额管理办法 80
4.2.2 生产工人计件工资考核方案 83
4.2.3 生产人员体检费用控制方案 85
4.3 能源及动力费用 86
4.3.1 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制度 86
4.4 水电费与取暖费 91
4.4.1 生产用水节约管理办法 91
4.5 修理费 93
4.5.1 车间维修费用控制方案 93
4.6 劳动保护费 95
4.6.1 劳动保护用品管控制度 95
4.6.2 劳动保护费使用控制方案 100
第5章 采购成本费用控制 102
5.1 订购成本 102
5.1.1 采购价格审议方案 102
5.1.2 采购付款控制方案 107
5.2 维持成本 111
5.2.1 存货持有成本控制方案 111
第6章 物流成本费用控制 114
6.1 运输成本 114
6.1.1 物流企业运输成本控制方案 114
6.1.2 销售企业运输费用管理规范 116
第7章 质量成本费用控制 120
7.1 预防成本 120
7.1.1 质量培训费控制方案 120
7.2 鉴定成本 124
7.2.1 检测设备校验费控制方案 124
7.3 内部损失成本 126
7.3.1 废品损失费控制方案 126
第8章 销售费用控制 128
8.1 销售人员薪资报酬 128
8.1.1 销售人员薪资控制方案 128
8.2 业务费用 129
8.2.1 销售折扣费控制方案 129
8.2.2 销售人员差旅费控制制度 130
第9章 管理费用控制 135
9.1 办公费 135
9.1.1 办公费支出控制方案 135
9.1.2 纸张消耗费用控制方案 138
9.2 交通费 139
9.2.1 交通费控制方案 139
9.3 绿化费 141
9.3.1 绿化费控制方案 141
第10章 财务费用控制 143
10.1 利息支出 143
10.1.1 利息支出控制方案 143
10.2 其他财务费用 145
10.2.1 汇兑损失控制方案 145
企业人力成本(以下简称为HR成本)是指为了获得日常经营管理所需的人力资源,并于使用过程中及人员离职后所产生的所有费用支出,具体包括招聘、录用、教育、培训、使用、管理、医疗、保健、福利等各项费用。
根据人员从进入企业到离开企业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人力资源工作事项,可将HR成本分为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与离职成本四个方面,具体明细如图1-1所示。
图1-1 HR成本一览表
1.取得成本
取得成本是指企业在招募和录取员工的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招聘、选择、录用和安置等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费用。
(1)招聘成本,是指企业为吸收内外部人力资源而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招聘人员的直接劳动费用、直接业务费用(如招聘洽谈会议费、差旅费、代理费、广告费、宣传材料费、办公费和水电费等)、间接费用(如行政管理费、临时场地及设备使用费)等。
(2)选择成本,是指企业为选择合格的员工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各个选拔环节(如初试、面试、心理测试、评论、体检等过程)发生的一切与录取或不录取有关的费用。
(3)录用成本,是指企业为取得已确定聘用员工的合法使用权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录取手续费、调动补偿费、搬迁费等由录用引起的有关费用。
(4)安置成本,是指企业将被录取的员工安排在某一岗位上的各种行政管理费用,包括录用部门为安置人员所损失的时间成本,录用部门安排人员的劳务费、咨询费等。
2.开发成本
开发成本是指企业为提高员工的能力、工作效率及综合素质而支出的费用或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岗前教育费、在职培训费和脱产培训费等。
(1)岗前教育费,是指企业对上岗前的新员工在思想政治、规章制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进行教育所发生的费用,具体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工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离岗的人工损失费用、教育管理费、资料费用和教育设备折旧费用等。
(2)岗位培训成本,是指企业为使员工达到岗位要求而对其进行培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上岗培训成本和岗位再培训成本。
(3)脱产培训成本,是指企业根据生产和工作的需要,允许员工脱离工作岗位接受短期(一年内)或长期(一年以上)培训而发生的费用,其目的是为企业培养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或专门的技术人员。
3.使用成本
使用成本是指企业在使用员工的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工会费、存档费、残疾人保障金等。
(1)维持成本,是指企业维持员工的生产能力所发生的费用,主要指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津贴、年终分红等。
(2)奖励成本,是指企业为了激励员工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对其超额劳动或其他特别贡献所支付的奖金,包括各种超产奖励、创新奖励、建议奖励或其他表彰支出等。
(3)调剂成本,是指企业为了调剂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使其消除疲劳、稳定员工队伍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员工疗养费用、娱乐及文体活动费用、员工定期休假费用、节假日开支费用、改善企业工作环境的费用等。
(4)劳动事故保障成本,是指企业在员工因工受伤和因工作而患职业病的时候,给予员工的经济补偿费用,包括工伤和患职业病的工资、医药费、残疾补贴、丧葬费、遗属补贴、缺勤损失、最终补贴。
(5)健康保障成本,是指员工因工作以外的原因(如疾病、伤害、生育等)不能坚持工作,企业需要给予的经济补偿费用,包括医药费、缺勤工资、产假工资和补贴等。
4.离职成本
离职成本是指企业在员工离职时可能支付给员工的离职津贴、一定时期的生活费、离职交通费等费用,主要包括解聘、辞退费用及工作暂停造成的损失等。
(1)离职补偿成本,是指企业辞退员工或员工自动辞职时,企业应补偿给员工的费用,包括截至离职时间企业应支付给员工的工资、一次性付给员工的离职金、必要的离职人员安置费用等支出。
(2)离职前低效成本,是指员工因即将离开企业而带来的工作或生产效率低下,企业由此损失的费用。
(3)空职成本,是指员工离职后造成职位空缺的损失费用,由于某职位空缺可能会使某项工作或任务的完成受到不良影响,从而会造成企业的损失。
为使企业人力成本管控工作有据可依,企业成本费用控制责任部门应制定出人力成本预算管理制度。下面给出某企业制定的人力成本预算管理制度,供读者参考。
人力成本预算管理制度
第1章 总则
第1条 目的
为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资金,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费用使用情况,在遵循企业战略目标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目标的前提下,依据公司预算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预算职责分工
1.人力资源部是人力资源成本(以下简称HR成本)预算的主要执行部门及本制度的制定部门。
2.公司预算委员会负责审查、核准HR成本预算,并提出修正意见。
第3条 范围
HR成本预算的编制、执行与调整均须遵循本制度的相关规定。
第4条 工作期间规定
人力资源部应于每月28日前编妥接下来三个月的各项HR成本支出预计表,并于次月15日前编妥上月实际与预计比较的费用比较表(一式三份),呈总经理审阅后,该表一份自存,一份送总经理办公室,一份送财务部。
第5条 制定依据
1.董事会确定的经营发展规划及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2.历年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实际费用情况及本年度预计的内外部变化因素。
第2章 HR成本预算的编制
第6条 HR成本所包含的内容如下表所示。
HR成本构成一览表
费用项目 |
费用内容构成 |
工资成本 |
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职务工资、加班工资、补贴 |
福利与保险费用 |
福利费、员工教育经费、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 |
招聘 |
招聘广告费、招聘会会务费、高校奖学金 |
人才测评 |
测评费 |
培训 |
教材费、讲师劳务费、培训费、差旅费 |
调研 |
专题研究会议费、协会会员费 |
辞退 |
补偿费 |
劳动纠纷 |
法律咨询费 |
办公业务 |
办公用品与设备费 |
残疾人安置 |
残疾人就业保证金 |
薪酬水平市场调查 |
调研费 |
第7条 HR成本预算编制流程如下图所示。
HR成本预算编制流程示意图
第8条 人力资源部在进行预算时,应考虑各项可能变化的因素,留出预备费,用于预算外支出。
第9条 人力资源部做好年度预算后,编制《年度预算书》,并于三个工作日内上报预算委员会进行核准、审批。
第3章 HR成本预算的执行与控制
第10条 HR成本预算的执行
1.人力资源部在收到预算委员会批复的年度预算后,按照计划实施。
2.人力资源部应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簿,按时填写“预算执行表”,按预算项目详细记录预算额、实际发生额、差异额、累计预算额、累计实际发生额、累计差异额。
第11条 HR成本预算执行控制
1.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对于预算内的项目,由人力资源部经理、总经理进行控制,预算委员会、财务部进行监督,预算外支出由财务部和总经理直接控制。
2.下达的预算目标是与业绩考核挂钩的硬性指标,一般情况下不得超预算。总经理根据预算执行的情况对责任人进行奖惩。
3.费用预算如遇特殊情况确需突破时,必须提出申请,说明原因,经财务部及总经理核准后纳入预算外支出。如支出金额超过预备费,必须由预算委员会审核批准。
4.若HR成本的预算有剩余,可以跨月转入使用,但不得跨年度。
5.预算执行中由于市场变化或其他特殊原因(如已制定的预算缺乏科学性或欠准确、国家政策变化等)时,应及时对预算进行修正。
第4章 HR成本预算修正的权限与程序
第12条 预算的修正权属于预算委员会和公司董事会。
第13条 当遇到特殊情况需要修正预算时,人力资源部必须提出《预算修正分析报告》,详细说明修正原因以及对今后发展趋势的预测,提交预算委员会审核并报董事会批准,然后执行。
第5章 HR成本预算的考核与激励
第14条 HR成本预算考核对象与作用
HR成本预算考核主要是对预算执行者的考核评价。预算考核是发挥预算约束与激励作用的必要措施,通过预算目标的细化分解与激励措施的付诸实施,达到引导员工向公司战略目标方向努力的效果。
第15条 HR成本预算考核原则
预算考核是对预算执行效果的认可过程,具体遵循如下原则。
1.目标原则。以预算目标为基准,按预算完成情况评价预算执行者的业绩。
2.激励原则。预算目标是对预算执行者进行业绩评价的主要依据,考核必须与激励制度相配合。
3.时效原则。预算考核是动态考核,每期预算执行完毕应立即进行。
4.例外原则。对一些阻碍预算执行的重大因素,如市场的变化、重大意外灾害等,考核时应作为特殊情况处理。
第16条 公司通过季度、年度的考核保证HR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17条 季度、年度预算考核是对前一季度、年度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或者在必要时修正预算,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第6章 附则
第18条 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拟订并负责解释,经预算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第19条 本制度自 年 月 日起生效执行。
研发费用支出是指企业在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具体包括研发人员的薪资及其他人事费用、材料成本和已消耗的劳务、设备与设施的折旧、制造费用的合理分配及其他成本等。
根据研发费用支出的对象不同,研发费用支出可划分为研发设计费、工艺技术费两部分。
1.研发设计费
研发设计费主要是指企业在开展产品研发、设计、试制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具体构成如图1-3所示。
图1-3 研发设计费构成明细图
2.工艺技术费
工艺技术费主要是指企业在开展工艺技术应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活动中发生的相关费用,具体构成如图1-3所示。
图1-3 工艺技术费构成明细图
下面给出某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控制制度,供读者参考。
生产成本管理控制制度
第1章 总则
第1条 为加强对生产成本的管理控制,确保生产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本制度适用于涉及生产成本管理控制的部门和个人。
第3条 生产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三部分构成,其中制造费用包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其他制造费用等。
第4条 生产成本管理控制是指在产品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企业对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按照事先拟订的标准进行严格监督,一旦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使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资源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
第5条 生产成本控制权责
1.生产部负责对直接材料的消耗指标、领用、投料程序、标准工时、加工单价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2.财务部负责对制造费用分摊做出规范及生产成本的核算,并呈报生产成本绩效。
第2章 生产成本控制的一般性规定
第6条 生产成本控制程序如下图所示。
生产成本控制程序图
第7条 直接材料费用主要通过“领料单”来统计、估算,据此编制“材料耗用汇总表”(如下表所示)。
材料耗用汇总表
第8条 直接人工费用主要通过“工时卡”、“计工单”来统计、估算,并据此编制“人工费用汇总表”(如下表所示)。
人工费用汇总表
编号: 日期: 年 月 日
部门别 项目 |
||||||
用 人 数 |
本期 |
|||||
上期 |
||||||
差异 |
||||||
期间差异 |
||||||
目标差异 |
||||||
产 量 |
本期 |
|
||||
上期 |
||||||
差异 |
||||||
期间差异 |
||||||
目标差异 |
||||||
每人平均产量 |
本期 |
|||||
上期 |
||||||
差异 |
||||||
期间差异 |
||||||
目标差异 |
||||||
说明 |
第9条 核定制造费用时采用预定分摊率,各项实际制造费用发生的金额与已分摊制造费用有差异时,则以多、少分摊处理,并视状况转入成本或损益。
第10条 若采用分步成本制时,月底必须估算在制品的完工程序,以核算产品的产量,在此基础上统计、估算产品生产成本,并编制“产品生产成本比较表”(如下表所示)。
产品生产成本比较表
第3章 制定成本标准与费用分摊原则
第11条 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时,可采用标准成本控制法,其主要特点是把成本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考核结合起来。
第12条 标准成本是在一定条件下制定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的控制标准,是进行生产成本控制的准绳,它应包括成本计划中规定的各项指标。
第13条 在确定生产成本控制标准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计算。
第14条 选择合适的方法确定生产成本控制标准。企业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计划指标分解法、预算法、定额法三种。
1.计划指标分解法,即通过将大指标分解为小指标的方法来确定。分解时,可以按部门、单位分解,也可以按不同产品和各种产品的工艺阶段、零部件或工序进行分解。
2.预算法,即用编制预算的方法来确定成本控制标准,如根据季度的生产销售计划来确定较短期(如月份)的费用开支预算,并将其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
3.定额法,即确定定额和费用开支限额,并将这些定额和限额作为控制标准进行控制,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等。
第15条 在确定生产成本标准时,需要正确处理成本指标与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如和质量、生产效率等的关系),从完成企业的总体目标出发,经过综合平衡,防止出现片面性的情况。
第4章 生产成本形成过程中的监控
第16条 监督生产成本形成过程,即根据生产成本控制标准,在开展生产作业的过程中,对成本形成的各个环节、成本指标的执行情况、影响指标值的各项条件(如设备、工艺、工具、工人技术水平、工作环境等),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评比和监督。
第17条 材料费用的日常控制
1.材料费用的控制重点
(1)查核直接材料、间接材料成本的计算方法,必须符合企业及国家有关成本核算规定。
(2)查核当期直接材料、间接材料耗用数量及单位用量。
(3)查核领用、退库程序及计价方法必须符合规定。
2.材料费用监督、控制的职责划分
(1)车间质量检查员要监督生产人员按图纸、工艺、工装要求进行操作,实行首件检查,防止成批报废。
(2)车间设备员按工艺规程规定的要求监督设备维修和使用情况,不符合要求不能开工生产。
(3)仓储部材料员要按规定的品种、规格、材质实行限额发料,监督领料、补料、退料等制度的执行情况。
(4)生产调度人员要控制生产批量,合理下料、合理投料,监督期量标准的执行情况。
(5)生产车间材料费的日常控制,一般由车间材料核算员负责,具体职责包括经常收集材料消耗资料文件,分析对比,追踪原因,并会同有关部门和人员提出改进措施。
第18条 人工费用的日常控制
1.人工费用的控制重点
(1)外包人工必须符合相关的规定。
(2)当期直接人工、间接人工记录及其工作内容。
2.人工费用控制职责划分
(1)车间劳资员(或定额员)对生产现场的工时定额、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劳动组织的调整、奖金、津贴等的监督和控制,并负责对上述有关指标进行控制和核算,分析偏差,寻找原因。
(2)生产调度人员要监督车间内部合理安排作业计划,做到合理投产,合理派工,控制窝工、停工、加班、加点等行为。
第19条 间接制造费用的日常控制
1.核查生产部的各项管理费用、车间经费等,设有定额的按定额控制,未设定额的按各项费用预算进行控制。
2.核查生产及非生产部门制造费用发生数是否在预算范围内,有无超支现象。
3.核查制造费用报支,应依财务管理规范及范围报支。
4.各个部门、车间、班组分别由有关人员负责控制和监督,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5章 附则
第20条 本制度由财务部指导生产部制定,其修订、补充、废止事宜由生产部负责。
第21条 本制度报财务总监审核、经总经理审批后,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为规范企业的生产成本核算工作,使生产成本管控、考核等有准确的数据支持,财务部或相关职能部门应对生产成本核算办法加以规定。下面给出某企业的生产成本核算管理办法,供读者参考。
生产成本核算管理办法
第1章 总则
第1条 为了规范生产成本核算工作,达到管理与控制生产成本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在抓好生产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同时,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全面提高生产成本的会计核算水平,是公司领导特别是公司财务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
第3条 公司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会计, 制度、会计准则等规定对生产成本的列支范围、核算的程序方法等进行强制性规范,以保证生产成本核算成果的质量。
第2章 产品生产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第4条 为了准确、真实第核算产品成本,公司各部门、各生产车间和仓库必须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第5条 各部门根据公司下达的指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费用开支实行分口管理、层层落实的管理办法。
第6条 各生产车间要加强对产品成本核算的基础管理工作,具体工作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
1.对生产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备件以及主要低值易耗品等实行定额管理。
2.准确统计每批产品的原材料耗用,并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摊。
3.根据本公司技术水平对各种产成品、在产品制定合理工时定额,使其成为工资费用分配、个人考核、班组工时利用情况的依据,并把经过准确统计的产品生产所耗工时上报给财务部。
4.设立专门的领料员,对每种产品的原材料进行准确记录和分摊。
5.区分原材料的定额和无定额,有定额的应按定额领、发料,无定额的应编制领用料计划,实行限额发料,不准以领代耗。
6.对月末结存的材料等物资实施盘点,如需继续使用的应办理结转手续,转入下月继续使用。不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及时退回供应仓库。
第7条 仓库管理
1.加强仓库登记管理,对领用、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及备品备件进行全面、准确登记。
2.严格控制物资的验收计量,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原材料、备件、产品等物资的入库、出库和水、电、气的消耗,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和计量。
3.强化物资的盘点管理,建立“物资盘点表”,实行定期盘点和不定期盘点相结合的盘点方法。
第8条 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1.对生产中耗用的各种原材料、备件、工具和动力,工时、设备利用情况,内部转移,成品交库、出库和数量、质量检验,各项财产、物资的毁损等建立原始记录。
2.采用统一的原始记录格式的填制方法。
3.严格签署、审查、传递、汇集、保管程序,做到数字完整、清晰、真实可靠。
第9条 财务部应对成本核算及管理工作按月进行严格考核,尤其对生产产品所耗工时、生产批次产品领用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控制,如发生超标或浪费现象应给予处罚。
第3章 产品生产成本核算要求
第10条 公司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核算,凡不属于本期产品承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已经支付,也不能计入本期产品生产成本,要严格划清成本开支的界限。
第11条 生产成本核算必须划清下列界限,不得相互混淆。
1.正确划分应计入成本与不应计入成本的界限。
2.正确划分各月的费用界限。
3.正确划分产品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产成品和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第12条 下列支出应当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1.直接材料,包括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直接燃料及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资,包括公司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3.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员工福利费等。
4.返回废品损失,因质量原因由质检部门判定从下步工序转回的,应由本工序承担费用损失。
5.制造费用,包括公司各个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员工福利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加工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差旅费、折旧费、运杂费、托运保管费、交通费、电话费、保险费、检定费、计量费、维护费、工装费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第13条 下列支出不得列入生产成本。
1.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
2.对外投资的支出。
3.被没收的财物。
4.各项罚款、赞助、捐赠支出。
5.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
第14条 下列收入不得冲减生产成本。
1.规定应列入营业外收入的各项收入。
2.固定资产变价收入。
3.外销材料、废次品等发生的收入。
4.按规定应直接上交财政的各种罚款收入。
5.按规定不应该冲减生产成本的其他收入。
第4章 产品生产成本核算方法
第15条 公司产品按生产作业计划归集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核算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根据工序特点,按品种分步结转半成品、产成品成本。产品成本的核算期为月份。
第16条 直接材料的归集与分配
1.生产管理部门按订单或“生产任务通知单”编制“领料单”,仓库按“领料单”配送原材料,生产制造部门按“领料单”领用原材料。
2.生产车间统计人员依据直接材料的原始消耗记录,分类别按品种汇总,编制“原材料耗用明细表”,月末财务人员将仓库转出的原料领用数据与统计人员上报数据核对,并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3.车间统计人员还要按产品品种明细编制“返回产品回收明细表”,作为直接材料的减项,同时计入产品原料成本,并计算出产品单耗。
第17条 步骤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与生产产品相关,但不能直接归属某个产品的费用,按照一定的系数归集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并计算出产品单耗。
1.直接人工费的归集与分配
(1)生产车间设专人负责考勤工作,以便于归集为生产批次产品所负担的人工费用。
(2)财务部月末根据生产部门上报的考勤簿编制“工资及福利费明细表”,列示于“生产成本——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的借方。将计入“生产成本——直接人工”借方的人工费按一定的系数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并计算出产品单耗。
2.工艺用辅助材料的归集与分配
与生产直接相关的辅料、耐火材料、冶金辅具、其他材料等按项目归集,按一定的系数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并计算出产品单耗。
3.工艺用燃料及动力的归集与分配
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水、电、风、气(汽)等燃料动力按项目归集,按一定的系数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并计算出产品单耗。
4.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制造费用是指生产部门为组织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保费、租赁费、保险费、存货盘亏费(减盘盈)及其他制造费用。制造费用也要按一定的系数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并计算出产品单耗。
(1)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根据该部门所设考勤簿及“工资及福利费明细表”进行归集。
(2)生产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应通过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明细表”进行归集与分配。
(3)其他制造费用应通过编制“其他制造费用明细表”进行归集。
第18条 返回废品损失的归集与分配
因质量原因由质检部门判定由下步工序转回的,应由本工序承担责任的费用损失,直接冲减本期生产合格量,发生的费用损失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第19条 当产品完工后,按照工序要求,编制“产品生产成本计算单”。同时,编制“可比产品生产成本计算单”,与同期或基期比较。
,
第5章 产品生产成本核算基本程序
第20条 公司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如下。
1.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确定这些费用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费用和应计入各项期间费用的数额。
2.对于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各项费用,区分哪些应当计入本月的产品生产成本,哪些应当由其他月份的产品生产成本负担。
3.每个月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
4.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并计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5.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结转至“库存商品”科目。
6.结转期间费用。
第21条 生产费用计入成本的方法
1.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按各种产品实际投料或原始记录的实际耗用量直接计入。
2.各种辅助材料费用、燃料动力费、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车间经费等,凡是为生产单一产品发生的,应直接计入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凡是为生产多种产品、由多种产品共同耗用而不能直接计入的,按一定系数进行分配。
第22条 其他几个特殊问题核算的处理办法
1.原材料、燃料、备品备件、半成品等发生盈亏的处理
必须查明原因,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报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扣除责任者赔偿后的余额,按公司内部管理权责的划分,分别计入和冲减公司管理费用及车间经费,或按规定调整消耗量或产量。对于发生的损毁,应当先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最后将剩下的金额计入公司管理费和车间经费。
2.对具有待摊性质和预提性质的费用的处理
(1)具有待摊性质的费用,在其发生时一次性计提,然后将其纳入到有关成本项目当中。
(2)具有预提性质的费用,根据其具体使用项目在其预先提取时分别计入“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或“应付利息”当中。
3.“废品损失”的处理
(1)凡是生产中的废品,将废品扣除可回收的价值后,在原成本项目中反映。
(2)凡是销售后用户退回的废品,均应退回原生产车间,冲减该产品当月产量。其废品损失应计入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并将废品的销售量及销售成本以红字按原数冲回库存商品账户,冲减当月的销售量及销售成本。如果废品返工后入库,应增加车间的当月产量。如系上一年度销售退回的废品,只冲减当年的销售量,不冲减生产量。
第6章 附则
第23条 本办法由财务部负责编制、修订与解释,报总经理审批。
第24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实施。
采购成本是指企业为经营发展需要,组织相关人员开展采购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具体包括订购成本、维持成本、缺料(或缺货)成本三大部分。
1.订购成本
订购成本,是指企业为了完成某次采购而开展的各种活动的费用,具体又可细分为如表1-2所示的具体费用项目。
表1-2 订购成本明细费用项目表
订购成本明细科目 |
相关说明 |
请购手续费用 |
◆ 因请购活动发生的人工费、办公用品费以及存货检查、请购审查等活动发生的费用 |
采购询议价费用 |
◆ 因供应商调查、询价、比价、议价、谈判等活动发生的通信费、办公用品费、人工费等 |
采购验收费用 |
◆ 负责采购事项的采购专员参与物料(或货物)验收所花的人工费、差旅费、通信费等,检验仪器、计量器具等所支付的费用,以及采购结算发生的费用等 |
采购入库费用 |
◆ 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包括挑选整理过程中发生的工费支出和必要的损耗损失 |
其他订购成本 |
◆ 发生在订购阶段的其他费用,如结算采购款项所发生的费用 |
在订购成本中,有一部分与订购次数无关,如常设的采购部的基本开支等,称为订购的固定成本;另一部分与订购的次数有关,如差旅费、通信费等,称为订购的变动成本。总体订购成本会随着订购次数或订购规模的变化而呈反方向变化。
2.维持成本
维持成本是指企业为保有物料或货物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其具体费用项目如表1-3所示。
表1-3 维持成本明细费用项目表
维持成本明细科目 |
相关说明 |
存货资金成本 |
◆ 因存货占用了资金从而丧失使用机会所产生的成本 |
仓储保管费用 |
◆ 物料(或货物)存放在仓库而发生的仓库租金、仓库内配套设施费用等,以及因仓库日常管理、盘点等活动支出的人工费 |
装卸搬运费 |
◆ 因仓库存有大量物料(或货物)而增加的装卸、搬运活动所发生人的工费、搬运设备费等 |
存货折旧与陈腐成本 |
◆ 存货在维持保管的过程中因发生质量变异、呆滞、破损、报废等而产生的费用 |
其他维持成本 |
◆ 发生在维持阶段的其他费用,如存货的保险费用等 |
与订购成本类似,维持成本也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维持的固定成本,与存货数量的多少无关,如仓库折旧、仓库员工的固定月工资等;维持的变动成本,与持有的存货数量有关,如存货资金、物料的破损和变质损失、物料的保险费用等。总体维持成本会随着订购次数或订购规模的变化而呈反方向变化。
3.缺料(或缺货)成本
缺料(或缺货)成本是指企业因采购不及时,造成物料或货物供应中断而产生的损失,其具体费用项目如表1-4所示。
表1-4 缺料(或缺货)成本明细费用项目表, SPAN>
缺料(或缺货)成本明细科目 |
相关说明 |
安全库存及其成本 |
◆ 企业保持一定数量的安全库存所发生的费用 |
延期交货及其损失 |
◆ 因缺料(或缺货)而延期交货所发生的特殊订单处理费、额外的装卸搬运费、运输费及相应的人工费等 |
失销损失 |
◆ 因缺货而使客户购买其他产品或永远失去合作客户导致企业遭受的直接损失 |
物流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为了更有效地对企业物流成本进行控制,充分发挥物流“第三利润源”的作用,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企业应制定物流成本管理控制方案,以便相关人员在工作中参考。
物流成本管理控制方案
一、物流成本控制对策
(一)运输成本控制措施
1.通过商流和物流的分离,使物流途径更加简短。
2.工厂直接运送。
3.选择合理的运输线路,减少运输次数。
4.合理安排配车,提高车辆的装载效率。
5.设定最低的接受订货量。
6.开展共同运输,尽可能减少无效运输。
7.选择最合适的运输配送技术和方法。
(二)仓储成本控制措施
1.根据客户服务水平,运用合适的方法(如经济订购批量法、MRP库存控制法、JIT库存控制法等)确定合理的安全库存量。
2.加强仓储管理,提高仓储作业效率。
3.切实管理好库存物资,减少库存损耗。
(三)包装成本控制措施
具体包括采用价格便宜的包装材料,包装简易、朴素化,包装作业机械化,加强包装材料的回收与重复利用等。
(四)装卸成本控制措施
1.尽可能减少装卸次数。
2.引进集装箱和托盘,利用机械化作业,提高装卸作业效率。
3.规范装卸作业人员的行为,杜绝野蛮操作对货物造成的损坏。
二、加强对物流成本各个控制点的考核
公司人力资源部应将上述控制点的主要负责部门作为成本控制中心,设定关键业绩指标,对部门管理人员及作业的行为绩效进行考核,以使各项物流作业更有效地服务于公司的发展战略。
1.针对运输成本控制,设置车辆满载率、送货准时率、单位收入运输成本等指标进行评价。
2.针对仓储成本控制,设置仓容利用率、分拣效率、盘库准确率、单位库存成本降低率等指标,并进行评价。
3.针对包装成本控制,设置物流包装作业按时完工率、包装费用降低率等指标,并进行评价。
4.针对装卸成本控制,设置装卸作业效率、货物因装卸损耗率、装卸人工费用等指标,并进行考核。
来源:巨灵鸟 欢迎分享本文
上一个文章:小企业公司会计制度
下一个文章:成本分析的流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