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灵鸟

电话   4000156919
当前位置:首页 > ERP基础知识_ERP百科

企业级软件在中国的迟缓发展局面,什么时候会有改变?

来源:巨灵鸟软件  作者:进销存软件  发布:2017/2/21  浏览次数:2973

这个问题,让我这样一个在中国企业软件应用行业中从业了近18年的人感到深深汗颜。同时,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个事实,而且同业者确实也有很多人做过相应的反思。
简单得说,市场和需求决定产业。
对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你去问一个企业,成功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基本上就是产品,成本,效率以及市场营销。对于在中国市场环境中经营的企业,在大多数领域,行业内,其最重要的因素是政府关系,这个因素一家独大。虽然,近20年来,这个因素所影响的范围和影响力的大小在逐步的变小变弱,但是,企业相关的这样一个领域,确实就是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哪怕对于软件企业来说亦然是如此,为什么当年做财务软件的公司多入牛毛,而现在只有用友金蝶脱颖而出?这和用友金蝶自身的努力与技术当然密切相关,但是政府财政口,税务口的认证和绑定恐怕意义更大一些。
为什么当年蓝点linux汇聚了中国顶尖的技术人才,具有完全自主创新的中文内核,也在圈里得到最多认可以及知名度,最终却是红旗linux等产品大行天下,那你其实得看政府资源的投入取向(不单单是扶植资金,还有市场资源投入)。我们巨灵鸟软件也是如此,我们目前做ERP产品业务这块都是亏损的,我们主要靠做政府项目这块赚点钱,另外靠政府的一些科技项目经费,否则撑不下去了。

那么企业软件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呢?以传统经典的理论来说,效率,成本等等都会是价值所在,但企业软件,明显一般不能在政府公关上带来太大价值(有特例,下文说明)。这就是企业软件在中国市场上很多地方的鸡肋所在,你不能指望着鸡肋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市场。这正是中国企业软件的痛脚所在。这也是我们很多企业软件从业人员的心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你做的东西很多时候是个鸡肋,导致的结果是,你很难从你做的工作中获得足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也是中国企业软件行业流失大量高端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业务层面和技术层面的人才。这种痛苦曾经伴随和困惑了我很长时间,直到遇到了一些像顺丰,sony,安利这样优质的客户和项目,才得以缓解。

其实,上述的因素只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其他还有很多也很重要的因素,不妨举些经典的案例来看。
中国的企业软件市场,如果根据客户群体来分,大约可以分成4个部分:
1. 外资跨国企业客户
2. 民营企业客户
3. 国资企业客户
4. 政府机构及组织客户
从每年中国市场上贡献的销售额来说,其中大约的排名是国资企业客户>政府及机构及组织客户>外资跨国企业客户>民营企业客户,其中国资企业客户贡献的销售额一家独大,远远大于其他市场领域。行业内应该知道,大单都是出在电力,银行,电信运营商等领域。
外资跨国企业客户难道IT投入就这么少么?其实不然,只是绝大部分跨国巨头,其IT规划,投入在全球总部已经决定了,并没有给国内留下太多空间。这种情况,在一些国内分公司的市场共享和话语权得到极大加强的一些企业中,已经得到改观,另外,SaaS也在很多跨国企业中国分公司受到欢迎,因为这是服务合同,不是IT投资合同。总的来说,国际跨国公司中国的分枝机构在IT上,尤其是软件领域的投入并不是很大,特别是和国资企业相比。但是这些项目和客户,往往能够做一些真正有价值的系统。
民营企业是个很有意思的客户市场领域。我先举几个经典的例子。
1.我有一个纺织印染领域的客户,在中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上,处于顶尖地位。它每年因为合同延误,错发,所造成的赔偿损失,最高可占到其销售的40%。全然是管理混乱以及内部差错所致。最初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很为兴奋,觉得企业软件对这个客户大有所为。但最后发现,其实这个企业的决策者的注意力全都在寻找更为便宜,更为廉价的原材料采购和代工厂身上,这才是它赖以生存之本。对于降低损耗这件事,企业的决策者并不太关注,也不愿意投入(钱只是一个因素,重要的是企业机制和管理者的介入)。照他们董事长的话来说,目前我们还赔得起,寻找廉价的原材料供应,工人和代工厂,才是重中之重,低廉的价格才是他们的生命线。至于优化内部,提高产品质量和供货质量,他们本无百年老店的愿望,长期效益也不在他们的重点目标之中。
2.我另外一个客户,国内的上市企业,相应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2006年以来基本上就没有产生什么像样的项目和需求了。国外引进的,在国际上都处于顶尖水平的4条流水线,3条处于长年停工。企业的重点全部投入房地产市场,而房地产市场上的关键,在于向政府拿地。房地产业务上也未产生什么IT诉求。
3.亦是国内行业内顶尖的制造业龙头企业Y。前些年,在轰轰烈烈的ERP建设大潮中,决定投巨资建设ERP。决意选用SAP的产品。因此,我们还特地从海外请回一位ERP的专家G参与。下面简单回顾一下当时第一次交流会的一个对话:
G:请问你们为什么决定采用SAP的产品,SAP的那些产品内容和特质是你们所关注和看重的?
Y:SAP不是最好的么?我们就要用最好的产品。
G:ERP其实没有特别的好坏之分,不同的ERP产品其实代表的不同的管理内涵,管理思路和流程方式,选择合适的ERP产品其实很关键。如果全世界企业都用SAP的话,那岂不是都管理同质化了?就不能产生太多差异化竞争了。选择ERP,最好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管理特点,了解产品,先选一个合适的产品,再在基础上做实施。
Y:国内大家都用SAP啊,SAP挺靠谱,就用SAP吧
G:。。。。。。。

综上所述,在民营企业领域,中国很多企业并没有看到企业软件的价值所在,而由于其行业,业务的多变性,使得这些企业很多也不在乎这些企业软件所带来的价值。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由于其逐利的本质驱动(无可厚非),变换的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使得很多企业很难在特定领域做深做强。因此,民营企业市场,一直是国内企业软件市场中,最为薄弱的一个领域。不过,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内也有一些顶尖的民营企业,开始重视IT投入,并尝到甜头(例如快递领域)。但是你会发现,在中国最强势的行业分类:制造业中,民营制造业之于IT,还是和这个行业在国内的地位所极不相称的,这和企业根本上的价值取向,是分不开的。

最后说说国企和政府市场。这个市场贡献的合同和销售额之巨,有目共睹。有时候,某国企一个省的分公司的IT投入,就足以养活一个中大型的IT企业。但是这个行业内大家也都很清楚,这中间有多少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前面说到,企业软件有时候有特例对政府公关也是有价值的,主要就在这些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上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些年来,尤其是国企领域,真正有正面的业务诉求,重大的价值贡献的企业软件项目,越来越多,比重越来越大。这是国企在IT投资上水平越来越高的体现。但是同样也必须认识到,在这个市场上,软件产品本身的优劣和合适与否,不是重要问题,甚至不是个问题。类似海南出现的,没有一个雇佣员工的纯皮包公司中标全省医院HIS的工程的案例,其实比比皆是。劣币驱逐良币,是常态。同样100万的成本,全部投入企业软件产品实施,和花50万做实施,另花40万做打点,这两类东西肯定不是一个层次的。而两者谁能中标,一目了然。所幸的是,类似IBM等跨国IT企业,依赖其品牌溢价,可以在高成本的基础上,有机会做出一些有价值的系统来,但是留给创新型,技术型或者业务型的,真正有价值有发展的企业软件企业的生存空间,几近于无。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软件市场的局面滞缓,受以下几个因素左右:
1. 国内企业的很多根本性的价值导向,和企业软件所能带来的价值,并不吻合。简单说就是真正很多企业想要的东西,不是软件能带来的。国外很多经典的企业软件的设计思路,有些在中国没有太多的价值体现和生存空间。

2. 中国表面上有两类市场:国家垄断的行业市场,和开放的行业市场,企业软件其实属于第三类:表面上是开放的行业市场,其实深受国家及政府的影响和控制,无论是从政策,资金扶植,和接口准入等层面,还是说市场资源(最大的市场在国企和政府)层面,不单软件,其实其他服务于企业的行业很多时候都一样。中国面向个人用户的企业,反倒在追赶世界一流上,走在了前面(例如互联网领域)。

3. 中国的经济环境乃至政策环境,变换不定,使得能够扎实下来做本业的企业很少。相应的,对企业软件这种带来长期价值的产品,形不成稳定和长期的需求。

4. 中国的企业软件始终被压制在了中国市场这个领域,缺乏走出去的能力,渠道和意识。

不过,我必须说,这些情况,近年来一直在改善,也有不少可能的突破点,其中包括:
1. 国内的一些行业,其市场环境相对发展已经使得竞争和规则越来越成熟,因此,对企业软件的依赖与期望已经越来越大,尤其是外资和民营一起唱主角的领域,选准这样的领域,就是很好的选择。
2. 国内的出色的企业开始走出去,相对应的,国内相应的企业软件也跟随这样的企业一起走了出去,或者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范例,前有中国的电信计费系统在海外得到应用,现在包括我参与的一些国内的企业软件,也随着顺丰和sony这样的企业,走向海外。事实上,许多国内的企业软件,在特定领域,在全球范围内也属于领先的系统。如果有出色的渠道和影响,走向海外市场也是很好的条路,从提升影响力来说,尤其重要。
3.同上一点,考虑到各个跨国巨头,在中国的分公司越来越重要,贡献的价值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大,国内分枝机构的话语权也原来越高,这里面,存在机会,伴随着XX公司中国分公司的影响力扩散到全球,中国企业软件的市场和影响力也有机会扩散到全球。
4. 国内有一些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特殊的需求,这一部分,必须只能由国内的软件厂商完成,另外,有些领域,国内企业的需求更为复杂和高标准,找准定位,这些都是全球范围内企业软件领域的蓝海,找准这些点,能够沉下心来仔细做业务,做技术,是可能有巨大回报的。(其实财务软件就是一例)
5.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企业软件,国内并不输西方太多。甚至是超过北美的。(因为手机在中国的使用普及性),至少我参加类似WWDC之类的会议是能够深切感觉到的。在这个领域内,大家至少是一条起跑线上的,而且中国的环境还有那么点优势。
6. 国家资本和民间资本能够多多关注一下企业软件这个领域,从而能够给这个领域扎下来沉下来做事的人和企业好一点的生存环境,这会带来很好的助益。举例来说,尝有IBM中国的高管人员对我说,你们做了那么多东西,企业移动互联网现在又是焦点,赶紧去美国注册个公司,在美国随便搞一两个客户,直接卖给IBM一点问题都没有。可惜海外运作不是那么轻易的事情,而在国内,是万无这样的机会的。国内的例子是,我们做了很充分的准备,拿了我们最好的产品,做了完备的资料,去申请国家的基金资助。结果讲的时间只有10分钟,事实上只给了5分钟,刚开了个头就被打断。虽然最后申请到了资金,但是我知道那是委托的中介公司的功劳,和我们的技术及产品没什么太大关系,很有失落感。。。

总之是找准定位,有个好的生存环境,最好还能有走向世界的渠道和方法,至少现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给了我们不错的空间。
企业软件和普通互联网产业不同,并没有那么依赖输血和累积用户。虽然这个领域的很多高端人才,业务层面的很多去了甲方,技术层面的很多去了公众互联网领域,但是留下来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学习公众互联网创业领域的专注精神,在市场环境越来越好的趋势里,是很有机会迎来蓬勃的发展的,至少我看好这一点。相比印度的几近纯外包的市场(也有接触),国内企业软件在业务及技术积累上,还是要强很多很多的,没有理由望其项背。

移动互联网还是有可能,传统互联网领域的话,唯一能够依赖的就是政策性壁垒,例如政策法规壁垒(例如财务领域诞生金蝶用友),国家安全壁垒(例如安全软件的诸多厂商,中间件诞生通科技,OS诞生红旗)。除此之外,传统互联网(不排除移动互联网)中的特例是企业的用户服务领域以及公众营销领域,这也是介于企业应用和公众应用之间的应用。尝如我们客户某跨国巨型的一位前资深副总裁所言,中国的消费者,是世界上要求最高,最复杂的消费者群体。
为什么说移动互联网上的企业软件还有可能呢?是因为,在目前全球范围之内,大家基本上是在一条起跑线上。而中国目前的企业应用软件市场,至少比起20年前,要好很多,而且手机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融入的程度也很高。
SaaS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市场,已经开始并存在很长时间了。
首先B/S的应用依然是企业软件的主流,并不像此文所说的以C/S为主。对于企业用户市场来说,利用本地的硬件特性的应用比较少(例如游戏利用图形子系统),B/S架构反而更为有优势,因此早就大行其道了。至于面向小微企业的SaaS,其实你要看两个关键点1.市场推广 2.企业决策,也就是说,靠什么推广到这么多企业那去?企业凭什么买你的软件服务?后者其实也可以归结到前者。靠一家家企业推,不现实,靠公众互联网的推广方式推,从预期收益和市场的盘子来说,不是一个成本合适的方式。但从根本上,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根本。根本问题最后再说
中国目前这个市场上,基本上有3类此种运营模式的企业软件服务:1.捆着运营商推的 2.捆着政府和行业协会推的 3.自主推广的。
各类都有非常多成功,失败或者成败难料的例子。前两者不用说,其实还是政府行为,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也很多。成功的要么是政府硬性捆绑的,例如金税工程,海关报关系统等。要么涉及营销类,典型的就是短信群发(例如垃圾短信之王网秦都上市了,依赖运营商推广)。失败的很多,中国电信商务领航里有一堆。自己推广的有,目前尚无成功案例,进行中的有明道,抄袭salesforce的800app等,反正至今我并不是太看好。
类似很多如人设想中的企业软件的app store,软件超市一类的构想,早有业界的大牛们尝试过了。例如中国电信的商务领航,IBM的中小企业应用软件包(捆绑IBM硬件以优惠价格销售),联通的中小企业软件产品包等。坦率得说,并无特别成功的案例。
因为无论何种方式,你都不能绕开一点(公众互联网也一样),你要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而中国小微企业的那些迫切需求真是软件可以满足的?
企业市场,和个人市场是不同的。个人消费群体,追赶潮流,模仿从众,追求时尚,是常态,是正常心理,也就是说,部分人群(乃至整个人群)需求同质化是再根本不过的事情。个人消费的市场,是一个更为感性的市场
而企业软件是什么?企业软件,用于解决企业核心需求的,代表和包含了企业产品设计,管理,经营,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精神。 一般我们会把企业软件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解决基本性的1,2个点滴日常事务,例如邮件系统,这没有太多附加值和壁垒,这个东西天下大同倒是没有问题,但是也很难建立起壁垒。
第二个层次是,实现和融入企业现有的流程和业务,成为企业的日常血液。换句话来说要深入了解企业客户业务,这个东西天下大同就会是个很大问题
第三个层次是,使企业的IT系统和软件系统,给企业带来业务创新,带来依托于企业软件的业务创新和发展(DELL就是典型的例子),这是核心创新能力的体现,这是绝无可能天下大同的,产生普适需求的。
如果同一个软件能够满足全部或者大多数企业的需求,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企业的同质化。而企业生存,发展,具备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是差异化。对于在创新和差异化产品和服务要求更高的中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尤其是如此!企业软件市场,是一个涉及到企业生存发展的纯理性市场。
如果一个企业使用完全一样的产品设计软件,一样的生产管理软件,一样的财务管理系统,一样的人力资源管理,一样的订单及市场管理,一样的客户服务管理,那么他们一般情况下,只能打价格战了。如果早在20年前就实现了这种天下大同,根本不可能诞生DELL和优衣库这样优秀的企业。
何况一个成长起来的大企业,更不会把这样命脉捏在别人手里。
因此,在企业软件领域,模仿苹果模式,是个伪命题。
从根本上来说,企业的应用软件市场,更多的是服务的市场,而不是产品的市场。(少数一两个狭窄的领域例外),产品化的,更多是平台级的市场,例如数据库和OS。
有人也许会提ERP领域和CRM领域,但是必须知道的是,这也是平台化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定制化实施,才是重头。这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中国可以产生这样平台化的软件商和服务商么?有可能,这种可能性并不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产生的。早在互联网诞生之前,美国就诞生了oracle和IBM。在中国这样的机会一直存在,但是事实上,如上所述,中国的环境并没有将太多这样的可能变成现实。变成现实的,基本上都充分利用了许多非市场因素的壁垒。其实你看看,用友做CRM,其实就可见一斑。用友已然有足够强大的财力和大量保有客户的基础,王文京也从美国挖了不少重量级的高人。

最后,说得太多了,再总结一下针对问题的简短回答。
企业软件在中国的发展,是随着其市场目标的企业而定的,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真正走向成熟和真正的市场化,企业软件的发展才会加速。面向市场化程度越高的领域或者行业,相应的企业软件发展将越为迅速。
如果说怎么样寻找一种独特的方式去缩短这种差距,我个人倒是有一点小小的思路,这种独特的方式无非可以产生在两个方面:
1.寻找中国具有独特需求的企业软件市场的狭缝,而又不是在国家机器所控制的范围。其实垃圾短信群发,真还能靠得上这一点(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体现啊,有木有?国外都是垃圾邮件群发系统,国内某标榜企业移动互联网的龙头企业,每年还召集企业移动应用大会的,就是靠群发短信支撑其庞大的所谓的企业移动应用销售额的)。此外,我还发现过一个小的领域,就是医药行业在中国的销售管理,这是中国绝对有别于其他任何国家的独特领域。不幸的是,这些领域往往很灰色的。
2. 也是我所看好的,那就是在某些领域,中国的特殊市场环境,比国外更苛刻,因此对企业提出的挑战也更大,能够把这些领域做好,那就是在全球领先了。例如,当年中国一个小银行要做发卡系统,引入了海外的一个先进系统(据称很牛,有很多成功案例),其结局是,一周之内,系统瘫痪,无以为继,这家地区性小银行一周的发卡数量,就超过了这个系统以前所有成功案例的银行一年的发卡数量,系统根本顶不住。再例如,曾经有一家欧洲的移动传输中间件的厂商进入中国市场,态度极其傲慢。宣称在欧洲,有众多的重量级成功案例。作为我们的竞争对手,它意图劝退我们,并和他合作。但是态度上绝对让我无法接受,我只问了一个问题,你们在欧洲所有案例总共接入了多少台终端?他说至少也有2,3万吧,我告诉他我们做的移动传输模块,不敢说自己是成熟产品,但是一个客户的一个单节点的接入,就超过8万台终端。总数有数十万终端在用。他顿时哑口无言。事实上,在后面的性能和压力测试上,他完败。事实上,这个移动传输模块,在以前的应用中,就是在IBM MQ无法承受的条件下,顶上去实现了用户的要求的,(原来基于MQ的设计需要至少64个接入节点,最后我们4个接入节点解决问题)。类似这样的领域,是中国的企业软件市场上大有可为,有机会找到一些独特方式的。


这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提问,作为坚持在这个领域的创业者,我也想有所贡献。

从提问和已经浩如烟海的回答来看,大家对现状基本达成共识,企业级软件在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和这个行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很不相称。所以,我回答的焦点还是放在提问的后半段:这个现状何时能够改变?

在之前的回答中,我看到了两种认知,一种认为中国的企业级软件厂商能力低下,地位卑微,不要说发展,生存都很困难,另一种认为中国企业不思进取,坐吃山空,IT应用水平低下,管理理念落后。买方卖方,各执己见,争执之下,未来自然暗淡。

实际上,几乎任何产业的发展初期都有这个过程,新兴之物,虽有闪光之处,但绝不尽善尽美,而芸芸众生中也鲜有冒险之徒,大多数人只是冷眼旁观。当有工业物品之后,几百年来,基本都是这样循环过来的。离我们软件业比较近的PC行业前后也有十年的踯躅才踏上高速发展之路。

企业级软件在中国算不算新兴之物呢?以企业产品的尺度来看,我觉得依然是。因为我们所讲的企业级软件应该是2012-2013年以后,因为云计算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的SaaS模式产品,而当今有活跃市场营销行为的也正是他们(也包括我们明道)。这里外里的确没有几年时间。在美国,这个历史也只能稍稍往前推个五年,考虑到移动化的普及,这个差距可能还更小。

问题是,SaaS企业级软件什么时候能够像90年代处的PC,2010年后的智能手机,悍然加速,一骑绝尘呢?

我用一句话概括:甲方+乙方的共同努力。

和消费产品不太一样,企业产品的甲方是一个积极的行为体,他们不是买一个物件来享受,而是买了一个工具来使用。真正的成本是企业使用软件的精力,并非购买软件的费用。所以,这个行业的发展源泉是离不开客户的动力的。

1)成本压力变成成本疼痛。绝大多数人只会在痛得受不了时才去打针吃药。企业也一样,只有成本高到威胁生存时才会诉诸于非人力成本解决方案。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雇员数只有5-6人之间,大部分的运营工作不得不寻求低成本的自动化。

2)管理者生代变迁。简单说,旧人改不了,就换一代人来。这个过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缓慢,因为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有些行业(比如电商)几乎都是新生代创业者了。如果从青少年时代就是熟练运用计算机的人,到了创业的时候,自然会善于利用IT来提升效率。来自客户的动力不仅要求他们知道IT能够提升效率,而且要大致知道How。

3)同类标杆企业才是真正的推动力。现在企业软件行业的标杆设定方法依然是一个传统做派,一般都是供应商选择行业翘楚企业来做免费服务,作为销售过程中的标杆推荐,但实际上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标杆作用非常有限,你不能说海尔集团用了这个软件很好,所以小企业也应该用。只有在规模接近,业态类似的企业中运用成功,才真正能够推动中间派建立决心。

下面说说乙方的努力。这个行业没有跑起来,供给者当然有责任。

1)软件产品本身的成熟度需要时间。企业级软件的设计、开发、测试、交付、改进的周期特点决定了它的成熟度建设要比消费产品慢。因为内在的复杂度,配套的文档,帮助信息,部署服务的更新周期也同样延长,所以企业软件的大版本迭代速度也慢。而一个产品要做到高成熟度,能够被主流用户所接受,通常跑不掉需要2-3次的大迭代,这通常需要四到六年的时间。即使是消费产品也是这样,比如iPhone直到2010年的iPhone 4(在iPhone, iPhone 3G, iPhone 3GS三代以后)。

有人说应该把企业级软件做到足够简单,让傻瓜都会用。这是一个相对的美好比喻。真正做过企业级软件设计和开发的人不会这么简单地理解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我写的 我们应该把企业应用做简单,还是做强大? - 任向晖的文章 - 知乎专栏

2)IT能力和行业知识的融合。这个不仅需要点时间,还需要点运气。尤其是行业垂直类的企业级软件,几乎是不可能完全靠软件人才来完成的。一个餐饮业的管理软件设计和开发需要有经验的软件工程师,还需要业务能力过人的餐饮业老司机。我甚至觉得最好就是同一个人。这个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难事。信息管理在中国是个特别孤寡的专业,再要和行业经验融合,的确只有少数机遇下才能做到。难归难,这也是对从业企业的好事,容易建立门槛,而且我的确看到这两年产生能力交叉的例子多了起来,这个和全行业人才的流动有关系,只要有更多的资本流入,我们总能够解决人才问题。

3)企业综合能力的养成。所谓综合能力,对于本行业来说,我大概概括为“软件架构设计与开发、专业产品营销、销售管理”这三个核心能力。一个企业只有完整掌握了这一组能力才可能大量获得客户,才能快速发展。有更多的企业掌握了这些能力,才能促使整个行业快速发展。我们现在还有一些差距,但是要学习的方向是非常明确的。


 

来源:巨灵鸟 欢迎分享本文

上一个文章:什么是BOM

下一个文章:ERP的管理思想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